將調(diào)好的餡料放進番薯皮中
秦嶼,史稱“萬古雄鎮(zhèn)”,素有“魚米之鄉(xiāng)”之稱,滿街盡是美味小吃,現(xiàn)在記者列舉幾種最受外地游客和當(dāng)?shù)厝俗放醯娘L(fēng)味小吃,與讀者分享。 番薯餃 番薯餃,顧名思義主要是由番薯制作而成的。昨日,記者在秦嶼老十字街見到了久違的番薯餃,黃色,整體晶瑩透亮,每個番薯餃都有3個棱角,呈三角形,故又稱“三角餃”,皮薄而有嚼勁,餡料帶甜,甜而不膩,慢慢咀嚼,花生仁香味布滿口中。 只見攤主陳阿姨將放在鐵桶里的黃色“泥漿”放在手心,揉了一會后,將其捏成團并壓扁,然后將其碾碎的花生仁、芝麻、白糖、蔥油組成的餡料慢慢放在“泥團”上包起來,捏成三角形,并塑出棱角,這樣番薯餃便做成了。陳阿姨告訴記者,這個黃色“泥漿”是由番薯及淀粉做成的,首先要將番薯去皮放鍋里蒸熟,將其搗爛,加上適量淀粉,淀粉加入后不停地攪拌揉勻便可。 如果希望能原滋原味地嘗到番薯餃,可直接將包好的成品放進蒸籠里蒸熟,當(dāng)清香不斷冒出,有蒸氣上竄時餃子便熟了,揭開蓋,一個個晶瑩剔透、皮薄餡多的美味番薯餃展示在眼前。如果你偏好吃油炸類食物,也可直接將包好的番薯餃放入熱燙油鍋中,由于外皮是由煮熟的番薯制成,放入油鍋不久便得撈起,此時的番薯餃黃澄澄的,皮脆餡更香。 車圓 車圓,又稱“車丸仔”、“白丸仔”,這名字一定會讓人聯(lián)想到湯圓,其實車圓也算是其中一種,不過作法、原料二者可謂是大相徑庭。 據(jù)介紹,由于車圓制作工序繁瑣,在秦嶼鎮(zhèn)僅鄰后路一戶人家有制作,且只在春節(jié)、元宵節(jié)前后,平時鎮(zhèn)上小孩想吃,家里的老人會向這戶人家討教而應(yīng)景之作,味道總是會“差”點。一70多歲的陳奶奶告訴記者,車圓是由上等糯米磨出的粉不斷包著餡料滾動做出來的。餡料與番薯餃類似,主要由碾碎的花生仁、芝麻、白糖、豬油混合搓成一個個小圓球。將這些小圓球放入糯米粉中不停滾動,其間還要不停用糖水噴濕,滾動一次噴一次,這是車圓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反復(fù)多次后,待小圓球已全都裹上了一層厚厚的糯米粉,車圓就完成了,白色圓珠狀的小圓球后來被雅稱成“珍珠丸”。 陳奶奶告訴記者,車圓雖制作繁瑣,但煮時很簡單,只要將這些小圓球放入沸水中加熱,待其全部浮上水面,便可撈起,口味綿軟可口。 撈湯米時 撈湯米時,平時一般見不著,除了鎮(zhèn)上有人家建新房上梁或是分娩滿月,為圖個吉利,便大量制作送左鄰右舍、親朋好友,秦嶼這種傳統(tǒng)一直維系到今天。 據(jù)鎮(zhèn)上老人介紹,撈湯米時作法相對前兩種較為簡單。加工前,需先將糯米摻入少許大米磨成粉后,和水拌勻,洗凈手再將這些拌勻的面團捏成一個個長條形的小粉團,下鍋燒沸后迅速將其撈起,并倒入炒熟的黃豆粉和白糖中滾動,待小面團均勻粘上黃豆粉時便可直接進食,吃起來韌又不粘牙,趁熱吃時嘴里還會充溢著黃豆的香味。即便這樣許多人還是覺得麻煩,很多人會直接從餅店買來做湯圓的糯米粉,及黃豆粉,拿回家制作。
三角餃的餡料
搗爛的番薯泥和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