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姥山、白茶、四季柚、“福鼎黑”(玄武巖)、化油器之都……這些都可以算是福鼎閃亮光鮮的象征。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能讓人身心愉悅的代名詞,卻是不能不提。那就是聞名遐邇的福鼎美食。中華美食繁浩如恒河之沙,福鼎美食,僅是其微小一粒。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福鼎美食承載了福鼎特有的風土人情。我們擷取這粒小沙中的一小部份,以期解碼出美味背后涵蘊的文化基因。 小吃篇:小、簡之中,崇尚精、細 福鼎人都有吃點心或宵夜的習慣,俗稱“泡點心”,就是將宵夜打包回家吃,打包的主角往往就是福鼎的小吃。小吃雖難登大雅之堂,但在福鼎人的心里卻有著沉甸甸的份量,是福鼎人飲食的最愛。 福鼎人因福鼎小吃而備感榮耀。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福鼎小吃有300多種,扁肉、魚片、鍋邊糊、燕丸、紅龜、粉糍、牛肉丸、土釘凍、香芋包、蝦燕餃等,各鄉(xiāng)鎮(zhèn)也有自己專屬名小吃,如店下炒米粉、佳陽豬頭骨、管陽泥鰍面、磻溪手打面等。因為福鼎靠海,水產(chǎn)品豐富,所以福鼎小吃多半以海鮮為原料,味道清新鮮甜;又受傳統(tǒng)飲食習慣的影響,酸辣可口成為福鼎小吃的“主流”口味。一位外地人在遍嘗福鼎小吃后,給出了一個評價:精致小巧,品種多樣,價格低廉,回味無窮。 福鼎人多念舊,不管走多久行多遠,對家鄉(xiāng)總有一份難于釋懷的思念。福鼎小吃,成了游子常常惦念家鄉(xiāng)的具象代表物。馬小姐,一位現(xiàn)身在美國加利弗尼亞州的福鼎女孩。因為男友要到美國進修研究生,她便跟隨男友遠渡重洋。在異國他鄉(xiāng),她早已吃膩了被國人熱切追捧的麥當勞、肯德基等洋快餐。她也曾為了一解鄉(xiāng)愁,獨自跑到唐人街去吃中餐。然而,在唐人街大塊朵頤的同時,馬小姐總感覺有所欠缺,她說:“其實,我最想吃的中餐是福鼎小吃,福鼎的牛肉丸。”馬小姐認為,牛肉丸食之過癮,口留余香,尤其適合冬季食用,堪稱桐城一絕。馬小姐說:“福鼎牛肉丸吃起來最有韌勁,就像咱們福鼎人一樣,骨子里都有一份韌性,不服輸,敢干敢闖。” 2009年元旦前夕的一個晚上,街頭頂,黃記餛飩店。店內(nèi)燈火通明,沖淡了少許沿街的昏暗。林先生,一位肩背行囊的男子,快速走進店內(nèi),一口氣叫了兩碗餛飩。他說:“我在北京上班,全國各地的美食也算是嘗了不少,個人感覺還是福鼎的最好吃。”林先生在長途汽車上就一直惦念著福鼎的餛飩,“這不,剛下車,我就直奔而來了。”林先生笑著說。從林先生言語中,我們了解到了北方餛飩與福鼎餛飩的巨大區(qū)別。北方餛飩,皮厚肉少,湯汁較咸。福鼎餛飩,皮薄如絹,肉餡精細飽和,混和蝦仁細末,高湯佐蔥油蔥末,爽口順滑。聞之誘人,食之可口。看著碗面升騰的白氣,林先生說:“咱們福鼎人做事大都喜歡追求精細,不喜歡北方式的風風火火。在飲食方面也如此。比如這餛飩吧,北方餛飩就似潑墨山水畫,展現(xiàn)的是寫意。福鼎餛飩就像工筆畫,講究精細,追求細節(jié),詮釋的是寫實。” 林先生納悶:福鼎小吃這么好,在北京怎么就沒有?“福鼎小吃,應該想辦法繼續(xù)做大做強,像沙縣小吃、成都小吃一樣集合成一個品牌,將福鼎小吃推向全國。”林先生一邊品嘗著餛飩,一邊似有所思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