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在福鼎市的農(nóng)村和沿海一帶,人們都把蛋看成吉祥如意的象征。因此,對吃蛋、送蛋的習(xí)俗非常講究,延續(xù)至今也就漸漸形成了一種獨(dú)特的民間“蛋俗”文化。 “食點(diǎn)心,碗底留蛋”是當(dāng)?shù)氐囊环N待客風(fēng)俗。家里來客,主人定要煮碗點(diǎn)心款待管人,點(diǎn)心多以掛面或地瓜粉絲,放上剝了殼的白花花清煮蛋,少的一雙,多則兩雙,客人可以吃光面條或粉絲,但不可將清煮蛋全吃光,至少要留一個,否則碗底空空,顯得客人不懂禮貌,下次再上門做客恐怕就不一定能吃到清煮蛋了。不過,話說回來,要是主人執(zhí)筷將蛋劃開,則表示勸客要將蛋全部吃掉。 上門相親,蛋的寓意就更深了。“相親成不成,要看碗中蛋。”要是女家同意這門親事,碗里必有一雙清煮蛋泡面。若是不同意這門親事,那碗里只有一雙荷包蛋,吃不吃隨便。相親吃蛋還有一番講究,男方看中了這家姑娘,要把碗里的一雙清煮蛋吃光,其意是“成雙成對”。若是有點(diǎn)意思還未敲定,先吃一個,意為另一個寄在這里,待考慮好了下次上門提高再來吃。如不合心意,就不要吃留蛋在碗里,這樣雙方心知肚明,自然也就不再提什么了? 訂婚、娶媳婦、出嫁,四鄰都要送“門頭蛋”,紅紙剪成雙喜貼在蛋上,以示道喜。結(jié)婚那天,新娘要將娘家?guī)н^來的紅袋仔內(nèi)花生、瓜子、紅蛋等分給看新娘的小孩。新娘新郎入洞房,雙方都要吃“合歡蛋”,謂之“龍鳳呈祥,百年好和”。 蛋與“旦”字諧音,生兒育女分娩三天稱為“三旦”,將染成紅色的蛋分送左鄰右舍,親朋好友,意為“紅蛋圓圓,好運(yùn)連連”。女人生下孩子,肚腹不能空空,所以,分娩坐月子,娘家要送一筐“墊腹蛋”,“腹中有蛋,多子多福”。孩子滿月,要用蛋在頭頂上滾幾下,會讓孩子“聰明靈氣,沒病沒疼”。 此外,端午節(jié)要煮“午時蛋”,出遠(yuǎn)門非得吃“太平蛋”,并且要在衣兜里放幾個紅蛋帶在路上吃,以示“避邪”。蓋新房破土動工、上梁、砌灶,要給師傅、幫工人煮蛋酒,大吉大利,開學(xué)、升學(xué)考試吃蛋“喜氣盈門,圖吉祥”。父母親生日、出嫁女兒要煮壽面泡一雙蛋孝敬父母,寓意“蛋成雙,福壽雙全”。日常生活中,鳥屎落在頭上或被別人潑出污水濺到身上,視為倒霉,則要吃蛋“脫殼”,消晦氣。遇到意外,轉(zhuǎn)危為安,親朋好友送蛋上門探望,表示“消災(zāi)除邪,逢兇化吉”。 誠然,“蛋俗”不乏也帶有一些封建迷信的色彩,但卻寄托著人們的美好愿望。而今,隨著科學(xué)發(fā)展,社會進(jìn)步,年輕人雖然不講究這些,對于上年紀(jì)的人來說,依然保留著這種自古流傳下來吃蛋、送蛋的“蛋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