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進行時】人才,是富國之本、興邦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chuàng)品牌欄目“講習所”梳理了習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間的幾個故事,一起感受習近平的人才觀。
人才,是富國之本、興邦大計。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地方工作期間,習近平愛才敬才、聚才用才的故事,廣為流傳。
愛才——“趕鴨子上架”
習近平在河北正定工作時,結識了作家賈大山。
賈大山是地道的正定通,對家鄉(xiāng)歷史的來龍去脈,每一座塔,每一尊佛都了如指掌。初來乍到的習近平,在不長時間內也能對本土文化說古論今、談笑自若,著實讓賈大山刮目相看。
賈大山喜歡同習近平交流,也非??粗亓暯降囊庖姾鸵娊?。賈大山憂國憂民的情懷,給習近平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十分敬重這位深深扎根于群眾中的鄉(xiāng)土作家。習近平認為,發(fā)展地方的文化事業(yè),需要像賈大山這樣一心為群眾又具有深厚文化根柢的人才。
賈大山來自于群眾,不愿意做官,習近平就“生拉硬拽”讓他去當縣文化局局長。賈大山對習近平說,你這真是“趕鴨子上架”啊。習近平說,你這個“鴨子”就變一變吧,學著上架。
實踐證明,習近平慧眼識珠。多年后,他在《憶大山》一文中這么評價賈大山的工作:“上任伊始,他就下基層、訪群眾、查問題、定制度,幾個月下來,便把原來比較混亂的文化系統(tǒng)整治得井井有條。在任期間,大山為正定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和古文物的研究、保護、維修、發(fā)掘、搶救,竭盡了自己的全力。常山影劇院、新華書店、電影院等文化設施的興建和修復,隆興寺大悲閣、天寧寺凌霄塔、開元寺鐘樓、臨濟寺澄靈塔、廣惠寺華塔、縣文廟大成殿的修復,無不浸透著他辛勞奔走的汗水。”
求才——“扯開嗓門喊人才”
在正定工作期間,習近平禮賢下士,愛才敬才,聚才用才,大念“人才經(jīng)”,充分調動了廣大知識分子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積極性。
廣為流傳的“扯開嗓門喊人才”故事是習近平“求才”的典型事例:
上世紀80年代,石家莊有一位名為武寶信的工程師,利用業(yè)余時間研制出了醫(yī)用化妝品。武寶信了解到正定縣重視人才,便讓人捎信,表示愿意到正定工作。習近平知道后,立即決定把他吸引到正定。
這天,習近平忙完工作后,帶著縣長、副縣長來到石家莊市橋東談固小區(qū)尋訪武寶信。一個小區(qū)幾十棟樓,他們找了一棟又一棟,問了一家又一家,但沒有人知道武寶信住在哪里。已經(jīng)晚上十點多了,習近平竟扯開嗓門在小區(qū)樓下大聲喊了起來:“武寶信!武寶信……”
宏厚的聲音在寂靜的冬夜回蕩。武寶信在家里聽到后趕緊跑了出來,將習近平一行迎了進去。茶熱語灼,赤誠相見,一直談到天色將白。武寶信當場答應了習近平的邀請,將自己研制的醫(yī)用化妝品項目帶到正定,一年就為正定贏來30多萬元利潤。
育才——“德才兼?zhèn)?rdquo;是根本要求
在福州工作期間,習近平非常重視人才,也非常重視干部隊伍建設。對于用才、育才,習近平有著獨到的深刻思考。
在選才方面,習近平要求德才兼?zhèn)洌磳?ldquo;唯文憑論”“唯分數(shù)論”。當時,在干部選拔方面有一個常見觀點:要大膽用干部,特別要大膽用有爭議、有能力的干部。習近平不贊成這個觀點。他認為,有爭議就說明毛病多,有能力未必有道德,干部一定要德才兼?zhèn)洳判小?span style="display:none">jdL福鼎新聞網(wǎng)|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憶及當年在習近平直接領導下工作的日子,福州市委辦公廳原調研員林璧符至今仍非常感慨:“在習書記領導下工作再苦再累也值得。”
林璧符出身貧寒,從農(nóng)村參軍到的部隊,退伍到了機關,沒有上過大學。習近平從來沒有低看林璧符,待林璧符很親切也很真誠。當時,林璧符寫了幾篇有關福州城市發(fā)展的文章,得到習近平的贊許與厚愛。習近平先后在林璧符撰寫的文稿上批示十余次,成為林璧符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的強大動力。
1991年6月,習近平在城科會工作匯報文件上批示:“同意林璧符同志擔任福州城市科學研究會副秘書長”。之后不久,林璧符被提拔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1995年,林璧符被提拔為市委政研室主任。
養(yǎng)才——提倡年輕人要“自找苦吃”
1985年冬天,正在廈門大學讀書的張宏樑同學因一封信結識了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習近平,并經(jīng)常得到習近平的指導和幫助。習近平指導張宏樑學習《資本論》、開展社會實踐、完成畢業(yè)論文,并在他的畢業(yè)紀念冊上親筆題寫了“志存高遠 行循自然”八個字,囑咐他工作后一定要下基層,為老百姓做事,“不要把基層當大車店”。
習近平深入廈大經(jīng)濟系與青年師生座談,還在中秋節(jié)騎著自行車到廈大芙蓉二宿舍給同學們送月餅,他提倡年輕人要“自找苦吃”,強調做人做事要“注重細節(jié)”,教導青年學生“要給書本上的知識‘擠擠水’,才能得到知識‘干貨’”,“只有和群眾實踐結合,才能把‘水分’擠掉”。
(資料來源:《習近平在正定》《習近平在福州》《習近平在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