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廣化村,一千年前,一代廉吏那聲聲震撼人心的鑼鼓聲依然蕩氣回腸,數(shù)百名廣化村漢子,用鼓槌敲出中華民族的恢宏氣勢,被歷史永遠銘記。一千年后的今天,廣化村畬漢交融,依然激情飽滿,“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用勤勞的雙手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一)
廣化村位于我市西北部,距管陽鎮(zhèn)3.5公里。管沈線穿境而過,土地面積6.1平方公里。全村2000多人600余戶,轄有24個自然村,茶葉是當?shù)卮迕竦闹饕?jīng)濟來源。
茶山,沐浴在仙山綠水的懷抱中,生長在人文流觴的詩韻里,風情在一年四季的飄香間。在茶山,你可以尋找甌居海中的蹤跡,搜尋到漸遠的人文故事,領略古剎古屋的風采,找到在時空中穿梭的古老記憶。
早就聽說廣化村的茶山美景如畫,別有一番韻味,但僅為耳聞并未真正一睹其真貌,這其間的緣由除了工作之外,更多的是自傲的我自認為,游過了太姥山綠雪芽莊園、品品香河山白茶莊園、鼎白佳陽后陽白茶基地、天湖山茶山,對這樣的鄉(xiāng)村“野景”難免有些嗤之以鼻。
就在這初秋的某日,閑來無事,加上福鼎市畬族文化促進會會長藍進良的百般力薦,于是三五成群去尋找藏著茶山里的美麗。
初登廣化茶山,就被其“野景”的恢宏所震驚。沒有過多的人工雕琢,一切都是“野”的。公路隨山勢,盤曲而上,穿過少許樹林,似一條無盡的灰色帶子,纏繞著翡翠般的山巒。一行人順路前行,四周流動的那一片綠,挺讓人興奮的。十幾分鐘的登行,我們已不知不覺來到半山腰,駐足而棲,在這里整個村落盡收眼底,與身在其中不同的是,黃昏的象山在群山環(huán)繞之中似乎在向我們一行訴說著她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
繼續(xù)上行,不知不覺我們已置身藍進良開辟的白茶園之中。此時已近黃昏,就看見太陽從西方山峰間緩步踱下,腳下的芳草開始閃爍著晶瑩的眸子,鳥兒也結束了一天的行程,采茶人陸續(xù)帶著一天的收獲下山,茶園停止了白日的喧鬧,映襯著落日的余暉露出了微笑,可那吹過的徐徐涼風讓葉片鍍上金邊,搖曳的身姿送來一曲曲愛的信號。
白日里采茶女的歌聲似乎還在山間回蕩,隱隱的歌詞,古老而悠揚,似乎極為遙遠,但卻又在鄰近,樹葉嘩嘩啦啦作響,好像是一首首采茶歌在傳唱,吐出激動的希翼。
茶園旁的一條小路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好奇心促使著我們前去一探究竟。
拾階而上,遠遠就見一對石馬屹立路邊。近了,只見一座古墓隱身在草叢之間,帶著天然古樸的純潔。
山間的茶草,聚而無形,純而有情。我們來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廣化寺。廟宇不大,寺門也很小,雖稱作“寺”,實則為“小庵”。
清幽間,傳來守寺人熱情的招呼聲,于是,我們一行與其攀緣起來。據(jù)守寺人介紹,在管陽當?shù)匾恢绷餍兄裰V:“金天竺、銀象山、銅廣化、鐵西昆。”要知道,廣化寺就在廣化村,始建于隋朝開皇年間,興于唐宋。因宋代廉吏陳桷一首《廣化寺》詩歌揚名于閩浙邊界。
我們不由自主地讀起這首詩:“山高不受暑,秋到十分涼。望外去程遠,閑中度日長。寺林投宿鳥,山路自歸羊。物物各有適,羈愁逐異鄉(xiāng)。”是啊,詩作傳達了一種深深的懷鄉(xiāng)之情,和悠然南山超然物外的心境。
陳桷,蒼南歷史上第一個“探花”,出生于平陽蒲門(今蒼南縣蒲城),北宋政和二年(1112),22歲的陳桷考中進士,廷對第三名,俗稱探花,授翼州兵曹參軍,歷官至禮部侍郎,“以學行稱”,被宋高宗稱為“佳士”。
陳桷身經(jīng)哲宗、徽宗、欽宗、高宗4朝,幾與南宋王朝相始終。他不僅是滿腹經(jīng)綸的儒生,更是一員剛決明敏的才吏,曾多次在關鍵時刻為朝廷分憂解困,顯示出政治家的眼界與才干。他一生堅持抗金,曾多次忤逆秦檜而遭排擠,仕途坎坷,起落無常?!端问?mdash;列傳》對其評價頗高。
大約是丁父憂,或者是某一次罷官回鄉(xiāng),陳桷來到福鼎管陽,后來選擇雁溪作為自己隱居之地,還在鄰近的廣化寺馬鞍山選擇一塊永久的安息地。雁溪系賽江源頭,具有鮮明的古冰川遺跡特征,現(xiàn)已成為閩東鄉(xiāng)村旅游的一處奇特景觀。廣化一帶鄉(xiāng)村流傳著一個美麗傳說:陳桷夢見一位神仙,囑其跟隨雁群行走,必得福澤之地,因此緊隨數(shù)日,見大雁落腳溪之頭,于是擇址筑廬而居,故名雁溪。陳桷墓位于廣化村馬鞍山的半山腰,坐北朝南呈“鳳”字形布局,簡樸莊嚴,正對著前方一組筆架形山峰。墓旁遺存石將軍、石虎、石馬,威武粗獷。
聽完介紹,原先的失意頓無,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自山而下,再次回到廣化村石橋,棲坐其中,靜聽水聲,輕享悠風,想象著它那可歌可泣的歷史,想象著它那偉大的建造人,對人世間的一切似有頓悟。
(二)
傍晚時分,我們又漫步山間,來到南山下,走進藍進良家里吃烏米飯,酷愛美食的我心中一陣竊喜,忙閑之余又可探尋我們畬家人的前世秘密。
據(jù)《福鼎縣畬族志》記載,福鼎最早的畬民是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由羅源北嶺搬到福鼎白琳大旗坑牛埕下定居的雷肇松一家6口。9年之后的明永樂二年(1404年),鐘舍子由建寧遷福鼎店下西岐夏家樓屯種定居。此后,不斷地有雷、藍、鐘、吳、李等姓氏從福州、上杭、連江等地遷徙至福鼎各處,大都定居在山區(qū)半山區(qū)地帶。如再往前追溯,《福鼎縣畬族志》的編纂者遍查雷、藍、鐘、吳、李五姓34本宗譜,均記載其祖籍來源于廣東潮州鳳凰山,且系由水路乘船在連江馬鼻登陸,到羅源再往北遷,散居于各地的。廣化村藍姓就是其中的一個支系。
在福鼎,畬族同胞們以其聰明才智和辛勤勞動,與漢族人民一起在改造自然,發(fā)展經(jīng)濟和自身解放過程中,創(chuàng)造了輝煌業(yè)績,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物質(zhì)和精神遺產(chǎn),特別是他們獨具魅力的文化藝術和節(jié)俗活動,時時吸引大家的眼球,已成為福鼎文化長廊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每逢農(nóng)歷三月初三,畬族都過“烏米飯”節(jié),闔家共餐,辦歌會盤山歌,通宵達旦,沉醉在一片歡樂、純樸的鄉(xiāng)情之中。
烏米飯是畬民從山地里采來的野生烏稔樹的嫩葉,置于石臼中搗爛后用布包好放入鍋中浸泡,然后撈出布包將白花花的糯米倒入烏黑的湯汁里燒煮成的飯。
畬族烏飯名副其實,吃起來連碗筷也被染沾成烏黑色。不過它的味道相當不錯,吃一口清香糯柔,細膩愜意,別有情趣。倘若將烏飯貯藏在陰涼通風處,則數(shù)日不餿。食用時,以豬油熱炒,更是香軟可口,堪稱畬鄉(xiāng)上等美食。
畬族烏米飯的傳說不一:其一,“三月三”為米谷生日,畬民要給米谷穿上衣服,故涂上一層顏色,祈祝豐年。其二,三月三蟲蟻不作,畬民吃了烏飯,上山下山不怕蟲蟻。其三,古時畬民與敵兵交戰(zhàn)時,敵人常來搶米飯,畬民故意將米飯染黑,敵人怕中毒,不敢問津,畬民便安穩(wěn)吃飯,有了氣力,打敗敵兵。其四,唐代畬族英雄雷萬興被關在牢房,他一頓能吃一斗米,母親送來的飯卻都被獄卒搶去,雷萬興想法讓母親將米飯染黑,從此,獄卒再也不動烏飯。之后,雷萬興越獄,于農(nóng)歷三月初三戰(zhàn)死沙場,族人每年以烏飯悼念他。其五,畬族英雄雷萬興率領畬軍抗擊官兵,他們被圍困在大山里,糧食斷絕,以烏稔果充饑,為畬軍度過斷糧關,并取得反圍剿的勝利。雷萬興回軍營吃盡魚肉酒菜都感乏味,時值三月初三,他想吃烏稔果,就吩咐兵卒出營采擷??墒?,這時烏稔尚未開花,那些兵卒只好采些烏稔葉子,有人出了個主意,將烏稔葉(下轉7版)(上接3版)和糯米一起炊煮,結果糯米飯呈現(xiàn)烏黑色,而且味道特佳,雷萬興吃了食欲大振,于是下令大量制作烏飯,以紀念抗敵勝利,從而衍成風俗,世代相襲。
在畬族群眾聚居區(qū),烏米飯歷史悠久,許多畬族群眾都會加工制作。但大多是采取家庭小作坊的形式。產(chǎn)品也比較單一,不僅價格低廉、利潤少,更由于知名度低,而難以得到顧客的認可。
福建山哈烏飯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藍進良就是世居廣化村的畬家漢子。“我們村里很多人都制作烏米飯,尊貴的客人來了也會做烏米飯嘗一嘗。”藍進良說,可家庭小作坊的生產(chǎn)模式及銷售方式,難以形成產(chǎn)業(yè)。
早在20多年前,藍進良家就辦了生產(chǎn)烏米飯的家庭式小作坊。隨著市場的發(fā)展和傳統(tǒng)技藝的逐漸沒落,藍進良認識到,必須針對市場需求,不斷轉型升級,才能讓畬族烏米飯得到市場的認可。
“早些年參加活動時銷售烏米飯,顧客對這個畬族特色產(chǎn)品一無所知,甚至因其外形,連了解的意向都沒有,甚至認為是添加了染色劑。”回想起早些年的處境,藍進良唏噓不已。
2013年,藍進良等人成立了福建山哈烏飯食品有限公司,并對烏米飯技術、包裝、文化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良。
可問題來了:烏米飯顏色烏黑,許多顧客由于不了解,往往認為其添加了染色劑,要想被顧客認可,還需要得到“QS”認證。但針對這一傳統(tǒng)食品,主管部門難以找到相關參照標準進行批復,藍進良和同事多方打探,并未找到通過認證的企業(yè)先例。
“既然沒有標準,那就立個標準!”藍進良等人下定決心,無論多艱難,都要拿到烏米飯生產(chǎn)的“QS”認證,這也有利于推動烏米飯技藝的傳承。
終于,通過一年半的努力,2014年5月,“山哈”獲得了全國首個烏米飯“QS”認證。他們還對烏米飯進行權威的營養(yǎng)成分檢測和毒理檢測,確保讓顧客放心食用。
非遺傳承技藝要走進現(xiàn)代化社會,并非易事。為了立足市場,需要不斷研發(fā)與更新產(chǎn)品種類,以追求產(chǎn)品的多樣化,迎合現(xiàn)代人的消費需求。
烏米飯是畬族群眾每逢重大節(jié)慶日的必備品,但對于其他人來說,并沒有這種習慣。如何讓更多的人接受烏米飯?
“對于現(xiàn)在的年輕人來說,食物最好又方便又快捷,我們想到了做即食食品。”藍進良說。說干就干,在烏米飯的基礎上,他們以即食產(chǎn)品為主思路,尋求福州大學、浙江大學等科研院校的幫助,不斷研發(fā)更多品種的即食類烏米產(chǎn)品。公司也定期派技術人員前往更高平臺學習專業(yè)技能。
傳統(tǒng)烏米飯保存期限有限,這樣不利于標準化、規(guī)?;a(chǎn)。在技術人員的改良下,公司以特殊工藝對烏米進行處理,并進行高溫殺菌及真空包裝。經(jīng)過如此處理,烏米飯變得更加方便食用,保質(zhì)期可達到6個月,產(chǎn)品遠銷往北京、上海、浙江、福州等多個地區(qū),并在溫州、福鼎等地開設了多個“烏小米”實體旗艦店。
“從小作坊到現(xiàn)代化生產(chǎn),我們深感老技藝的傳承任重而道遠。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發(fā)展。”藍進良說道。下一步,公司將傳承畬族白茶制作傳統(tǒng)技藝,不斷擴大生產(chǎn)規(guī)模及產(chǎn)能,并引導村民在原產(chǎn)地進行烏稔樹、白茶的種植,催生全產(chǎn)業(yè)鏈發(fā)展。
冥冥之中,似乎漸得了佛心,在歸程之際,一行人迷戀上了廣化寺的煙火,不愿離去……
此時此景不斷引起我的思忖:無縛的靈魂彎下脊梁,在眾佛之間,尋找自己的前世今生。通往佛家的路還很長,多少人像潮水一樣涌來,又像潮水一樣退去,只有朝圣者還走在路上……
此時的夕陽即將消失天際,遠處的村落在云煙里若隱若現(xiàn),層層綠茶翻滾,執(zhí)拗揚身,沙沙作響,相互碰撞出昂揚與崛起!在黃昏里,我瞑目蹲身,深深的沉凝,“稼穡艱難”純練而精簡的話語,曲折艱辛的生命過程。人與物,物與人,勿至荒蕪!
你看啊,天際的光芒從遠處又發(fā)出一聲聲呼喚,我知道,藍進良又將上路!(雷順號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