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青年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負重任。廣大青年要愛國愛民,從黨史學習中激發(fā)信仰、獲得啟發(fā)、汲取力量,不斷堅定‘四個自信’,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樹立為祖國為人民永久奮斗、赤誠奉獻的堅定理想。”今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指出。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中國共產(chǎn)黨是愛國主義精神最堅定的弘揚者和實踐者,100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革命、建設、改革實踐,是愛國主義的偉大實踐,寫下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輝煌篇章。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教育,固本培元、凝心鑄魂,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取得顯著成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論述,站位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邃,對于振奮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同心同德、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心中,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維系著華夏大地上各個民族的團結統(tǒng)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fā)展繁榮而不懈奮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深刻表明,愛國主義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去不掉,打不破,滅不了,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只要高舉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國、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發(fā)出排山倒海的歷史偉力!”
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指出:“實現(xiàn)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創(chuàng)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永遠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2013年10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指出:“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綿延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愛國主義始終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終是激勵我國各族人民自強不息的強大力量。不論樹的影子有多長,根永遠扎在土里;不論留學人員身在何處,都要始終把祖國和人民放在心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希望廣大留學人員繼承和發(fā)揚留學報國的光榮傳統(tǒng),做愛國主義的堅守者和傳播者,秉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理想,始終把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作為努力志向,自覺使個人成功的果實結在愛國主義這棵常青樹上。”“大家都要牢記,無論身在何處,你們都是中華兒女的一分子,祖國和人民始終惦記著你們,祖國永遠是你們溫暖的精神家園。”
2015年12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偉大的事業(yè)需要偉大的精神。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要大力弘揚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大力弘揚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強大精神動力。”
2019年4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要聽黨話、跟黨走,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不斷奉獻祖國、奉獻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輩子的頑強奮斗來體現(xiàn)愛國主義情懷,讓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始終在心中高高飄揚!”
“2019年,最難忘的是隆重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習近平主席在二〇二〇年新年賀詞中強調,“我們?yōu)楣埠蛧?0年的輝煌成就喝彩,被愛國主義的硬核力量震撼。閱兵方陣威武雄壯,群眾游行激情飛揚,天安門廣場成了歡樂的海洋。大江南北披上紅色盛裝,人們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我和我的祖國》在大街小巷傳唱。愛國主義情感讓我們熱淚盈眶,愛國主義精神構筑起民族的脊梁。這一切,匯聚成禮贊新中國、奮斗新時代的前進洪流,給我們增添了無窮力量。”
“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偉大勝利。”2020年9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指出,“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同心同德、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面對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全體中華兒女同仇敵愾、眾志成城,奏響了氣吞山河的愛國主義壯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愛國主義是激勵中國人民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在歷史洪流中奮勇向前的強大精神動力,是驅動中華民族這艘航船乘風破浪、奮勇前行的強勁引擎,是引領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迸發(fā)排山倒海的歷史偉力、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一切艱難險阻的壯麗旗幟!”
“無論時代如何發(fā)展,我們都要匯聚萬眾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2020年10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大會上指出,“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中國人民在愛國主義旗幟感召下,同仇敵愾、同心協(xié)力,讓世界見證了蘊含在中國人民之中的磅礴力量,讓世界知道了‘現(xiàn)在中國人民已經(jīng)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學家心系祖國和人民,不畏艱難,無私奉獻,為科學技術進步、人民生活改善、中華民族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新時代更需要繼承發(fā)揚以國家民族命運為己任的愛國主義精神,更需要繼續(xù)發(fā)揚以愛國主義為底色的科學家精神。”今年5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xié)十大上強調,“廣大院士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響應黨的號召,聽從祖國召喚,保持深厚的家國情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為黨、為祖國、為人民鞠躬盡瘁、不懈奮斗!”
讓愛國主義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堅定信念和精神依靠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永恒主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要深化愛國主義教育研究和愛國主義精神闡釋,不斷豐富教育內容、創(chuàng)新教育載體、增強教育效果。要充分利用我國改革發(fā)展的偉大成就、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活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華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慶、國家公祭儀式等來增強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意識,運用藝術形式和新媒體,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生動傳播愛國主義精神,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讓愛國主義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堅定信念和精神依靠。”
2014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抓好愛國主義教育這一課,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祖國下一代的心田中生根發(fā)芽。各民族都要培養(yǎng)孩子們樹立中華民族一員的意識,不要讓孩子們只知道自己是哪個民族的人,首先要知道自己是中華民族,這是月亮和星星的關系。這件事一定要大張旗鼓做起來,持之以恒做下去。”
2016年9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英雄史詩 不朽豐碑——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時強調:“我們要銘記紅軍豐功偉績,弘揚偉大長征精神,深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繼續(xù)在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萬眾一心、頑強拼搏、奮勇前進。”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yǎng),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養(yǎng)青少年的愛國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結合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廣大青少年中開展深入、持久、生動的愛國主義宣傳教育,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廣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讓廣大青少年培養(yǎng)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讓愛國主義精神代代相傳、發(fā)揚光大。”
“我們常講,做人要有氣節(jié)、要有人格。氣節(jié)也好,人格也好,愛國是第一位的。”2018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指出,“我們是中華兒女,要了解中華民族歷史,秉承中華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要時時想到國家,處處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國者愛之,害于國者惡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愛國,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獻國家。”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1935年,在中華民族危急存亡之際,著名教育家張伯苓在南開大學開學典禮上問了三個問題: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愿意中國好嗎?振奮了師生愛國斗志。我看,這三個問題是歷史之問,更是時代之問、未來之問,我們要一代一代問下去、答下去!”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時指出:“辦好思政課,就是要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
2019年9月16日,在河南信陽市新縣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鄂豫皖蘇區(qū)首府革命博物館,了解鄂豫皖蘇區(qū)的革命歷史??倳洀娬{:“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jù)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tǒng)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
2019年9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和《中國共產(chǎn)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會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必須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會議強調,加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使愛國主義成為全體中國人民的堅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覺行動。要把握時代主題,引導人們深刻認識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激發(fā)全體人民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巨大熱情,凝聚奮進新時代、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磅礴偉力。要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在廣大青少年中開展深入、持久、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讓愛國主義精神牢牢扎根。
2019年9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指出:“在各族群眾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牢固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對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至關重要。”“要把加強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
2020年8月19日,在安徽合肥市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渡江戰(zhàn)役紀念館參觀,重溫那段革命歷史??倳洀娬{:“要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讓人們深入理解為什么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tǒng)一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tǒng)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愛國主義始終圍繞著實現(xiàn)民族富強、人民幸福而發(fā)展,最終匯流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祖國的命運和黨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tǒng)一,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真實的,這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精神最重要的體現(xiàn)。今天我們講愛國主義,這個道理要經(jīng)常講、反復講。”
2014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指出:“要注重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積極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chǎn)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好老師應該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積極傳播者,幫助學生筑夢、追夢、圓夢,讓一代又一代年輕人都成為實現(xiàn)我們民族夢想的正能量。”
2016年11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指出:“愛國主義是具體的、現(xiàn)實的。在當代中國,弘揚愛國主義就必須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和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必須長期堅持,不可動搖;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長期堅持,不可動搖;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人民扎根中國大地、借鑒人類文明優(yōu)秀成果、獨立自主實現(xiàn)國家發(fā)展的大政方針必須長期堅持,不可動搖。”
“我多次強調,只有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tǒng)一,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真實的,這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精神最重要的體現(xiàn)。要教育引導學生熱愛和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立志聽黨話、跟黨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獻國家。”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
“在家盡孝、為國盡忠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沒有國家繁榮發(fā)展,就沒有家庭幸福美滿。同樣,沒有千千萬萬家庭幸福美滿,就沒有國家繁榮發(fā)展。”2019年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春節(jié)團拜會上強調,“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家國情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提倡愛家愛國相統(tǒng)一,讓每個人、每個家庭都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作出貢獻。”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時指出:“歷史是最好的老師。思政課教師的歷史視野中,要有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要有500多年世界社會主義史,要有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斗爭史,要有中國共產(chǎn)黨近100年的奮斗史,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的發(fā)展史,要有改革開放40多年的實踐史,要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fā)生的歷史性變革,通過生動、深入、具體的縱橫比較,把一些道理講明白、講清楚。”
2019年4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強調:“要圍繞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重大問題,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加強思想輿論引導,堅定廣大干部群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進一步激發(fā)全體人民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巨大熱情。”
2019年4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指出:“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愛國是本分,也是職責,是心之所系、情之所歸。對新時代中國青年來說,熱愛祖國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tǒng)一。”
2020年8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重視加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把愛國主義精神貫穿各級各類學校教育全過程,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青少年的心靈深處。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今年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要在全社會廣泛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宣傳教育,普及黨史知識,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人心。”“要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
今年9月14日,在陜西榆林市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綏德實驗中學,先后走進教室、操場,觀看同學們書法練習和體育鍛煉,同大家親切交流??倳浿赋觯?ldquo;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厚植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努力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總書記勉勵同學們珍惜大好年華,修身立德、勤學上進、強健體魄、錘煉意志,做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有用的人。
筑牢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社會穩(wěn)定的銅墻鐵壁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維護祖國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把維護祖國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作為重要著力點和落腳點。要教育引導全國各族人民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珍惜民族團結,維護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政治局面,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fā)展利益,旗幟鮮明反對分裂國家圖謀、破壞民族團結的言行,筑牢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社會穩(wěn)定的銅墻鐵壁。”
2014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xié)十二屆二次會議少數(shù)民族界委員聯(lián)組會時強調:“國家的統(tǒng)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這是我們的事業(yè)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正確認識和處理民族關系,最根本的是要堅持民族平等,加強民族團結,推動民族互助,促進民族和諧。我們要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的主題,深入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牢固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shù)民族、少數(shù)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shù)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觀念,打牢民族團結的思想基礎。”
2014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指出:“多民族是我國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國發(fā)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在我國5000多年文明發(fā)展史上,曾經(jīng)有許多民族登上過歷史舞臺。這些民族經(jīng)過誕育、分化、交融,最終形成了今天的56個民族。各民族共同開發(fā)了祖國的錦繡河山、廣袤疆域,共同創(chuàng)造了悠久的中國歷史、燦爛的中華文化。秦漢雄風、盛唐氣象、康乾盛世,是各民族共同鑄就的輝煌??梢哉f,多民族的大一統(tǒng),各民族多元一體,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一筆重要財富,也是我們國家的一個重要優(yōu)勢。”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標。實現(xiàn)這個心愿和目標,離不開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2015年9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基層民族團結優(yōu)秀代表時強調,“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共同維護民族團結、國家統(tǒng)一。大家要行動起來,一起做交流、培養(yǎng)、融洽感情的工作,努力創(chuàng)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增強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向著偉大理想去奮斗。”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全體中國人共同的夢想。我們堅信,只要包括港澳臺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順應歷史大勢、共擔民族大義,把民族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夠共創(chuàng)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
2018年3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指出:“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始終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建立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發(fā)展了56個民族多元一體、交織交融的融洽民族關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華民族大家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人民從親身經(jīng)歷中深刻認識到,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前進,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不可能發(fā)展進步。我相信,只要13億多中國人民始終發(fā)揚這種偉大團結精神,我們就一定能夠形成勇往直前、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
2019年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fā)表40周年紀念會上指出:“祖國必須統(tǒng)一,也必然統(tǒng)一。這是70載兩岸關系發(fā)展歷程的歷史定論,也是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兩岸中國人、海內外中華兒女理應共擔民族大義、順應歷史大勢,共同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推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進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支持和追求國家統(tǒng)一是民族大義,應該得到全民族肯定。偉大祖國永遠是所有愛國統(tǒng)一力量的堅強后盾!我們真誠希望所有臺灣同胞,像珍視自己的眼睛一樣珍視和平,像追求人生的幸福一樣追求統(tǒng)一,積極參與到推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的正義事業(yè)中來。”
2019年9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指出:“在歷史長河中,農耕文明的勤勞質樸、崇禮親仁,草原文明的熱烈奔放、勇猛剛健,海洋文明的海納百川、敢拼會贏,源源不斷注入中華民族的特質和稟賦,共同熔鑄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繼承、發(fā)展起來的,已深深融進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靈魂,成為推動中國發(fā)展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
今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強調:“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堅持大團結大聯(lián)合,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tǒng)一,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廣聚天下英才,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shù)、畫出最大同心圓,形成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生動局面,匯聚起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
今年8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
推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尊重和傳承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祖國悠久歷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們愛國主義情感培育和發(fā)展的重要條件。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要努力從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積累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和智慧,延續(xù)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華,展現(xiàn)精神魅力。要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生命力,推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把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tǒng)一起來,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榮譽感。”
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于山東曲阜市的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參觀考察,并同有關專家學者座談。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fā)展繁榮為條件。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道德規(guī)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
2013年12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和光榮歷史,要加大正面宣傳力度,通過學校教育、理論研究、歷史研究、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等多種方式,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我國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2014年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認真汲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fā)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成為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2014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yǎng)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認同問題解決了,對偉大祖國、對中華民族、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才能鞏固。”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激發(fā)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chuàng)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2018年8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興文化,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繼承革命文化,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激發(fā)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抗疫斗爭偉大實踐再次證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所具有的強大精神動力,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2020年9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指出,“歷史和現(xiàn)實都告訴我們,只要不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始終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我們就一定能夠建設好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園,筑牢中華兒女團結奮進、一往無前的思想基礎。”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教育文化衛(wèi)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時指出:“統(tǒng)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內容;推動高質量發(fā)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zhàn),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十四五’時期,我們要把文化建設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實抓緊抓好。”
今年8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正確把握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關系,各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中華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葉,根深干壯才能枝繁葉茂。”
把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與擴大對外開放結合進來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堅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的命運與世界的命運緊密相關。我們要把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與擴大對外開放結合進來,尊重各國的歷史特點、文化傳統(tǒng),尊重各國人民選擇的發(fā)展道路,善于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yǎng),增強中華文明生機活力。我們要積極倡導求同存異、交流互鑒,促進不同國度、不同文明相互借鑒、共同進步,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發(fā)展進步。”
2014年9月24日,習近平主席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指出:“人類已經(jīng)有了幾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是在承先啟后、繼往開來中走到今天的,世界是在人類各種文明交流交融中成為今天這個樣子的。推進人類各種文明交流交融、互學互鑒,是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各國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習近平主席強調:“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任何一種文明,不管它產(chǎn)生于哪個國家、哪個民族的社會土壤之中,都是流動的、開放的。這是文明傳播和發(fā)展的一條重要規(guī)律。在長期演化過程中,中華文明從與其他文明的交流中獲得了豐富營養(yǎng),也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共商共筑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上指出:“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fā)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是各國人民的期待,也是我們這一代政治家應有的擔當。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xiàn)共贏共享。”
習近平主席強調:“中國人始終認為,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美好的目標,也是一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實現(xiàn)的目標。中國愿同廣大成員國、國際組織和機構一道,共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yōu)越。”“中國人民愿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共同創(chuàng)造人類的美好未來!”
2018年12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指出:“必須堅持擴大開放,不斷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啟示我們: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我們統(tǒng)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實行積極主動的開放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為我國創(chuàng)造了良好國際環(huán)境、開拓了廣闊發(fā)展空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前進道路上,我們必須高舉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的外交政策宗旨,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我們要發(fā)揮負責任大國作用,支持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發(fā)展,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共同為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而奮斗。”
2019年5月15日,習近平主席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指出:“中華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中形成的開放體系。從歷史上的佛教東傳、‘伊儒會通’,到近代以來的‘西學東漸’、新文化運動、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傳入中國,再到改革開放以來全方位對外開放,中華文明始終在兼收并蓄中歷久彌新。親仁善鄰、協(xié)和萬邦是中華文明一貫的處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華文明鮮明的價值導向,革故鼎新、與時俱進是中華文明永恒的精神氣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華文明內在的生存理念。”
習近平主席強調:“今日之中國,不僅是中國之中國,而且是亞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未來之中國,必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tài)擁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貢獻世界。”
“歷史告訴我們,擁抱世界,才能擁抱明天;攜手共進,才能行穩(wěn)致遠。”今年7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chǎn)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上指出,“中國共產(chǎn)黨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帶領中國人民探索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歷史和實踐已經(jīng)并將進一步證明,這條道路,不僅走得對、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夠走得穩(wěn)、走得好。我們將堅定不移沿著這條光明大道走下去,既發(fā)展自身又造福世界。”
今年9月21日,習近平主席在出席第七十六屆聯(lián)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指出:“中華民族傳承和追求的是和平和睦和諧理念。我們過去沒有,今后也不會侵略、欺負他人,不會稱王稱霸。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fā)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公共產(chǎn)品的提供者,將繼續(xù)以中國的新發(fā)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
習近平主席強調:“世界又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我堅信,人類和平發(fā)展進步的潮流不可阻擋。讓我們堅定信心,攜手應對全球性威脅和挑戰(zhàn),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壯闊征程,瞻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我們無比堅定、無比自信。團結就是力量,團結越緊力量越大。只要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海內外中華兒女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就能形成萬眾一心、無堅不摧的磅礴力量,就能戰(zhàn)勝一切強大敵人、一切艱難險阻。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大力弘揚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向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向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xù)奮勇前進!
(本報記者汪曉東、張煒、吳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