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qū)宣傳反詐
“我不用看,我又不會被騙”
民警上門勸阻
“不用勸我,我也沒錢被騙”
反詐街頭發(fā)宣傳單
“不用給我,我哪有那么傻”
2023年4月30日,市民廖女士添加陌生人微信被拉入刷單返利群,一共被騙16萬元。
2023年3月1日,市民王女士接到自稱是京東客服的來電,被告知要取消金/白條,否則影響征信,一共被騙20萬元。
……
但
為什么你還是會被騙?
難道
你身上帶有易受騙體質?
什么樣的人帶有易受騙體質?
1.過度自信的人
“我受過高等教育,怎么可能會被騙!”
“我都快五六十歲的人了,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被騙?不可能!“
一般過度自信的人拒絕聽他人的意見或建議,甚至對反詐宣傳視而不見,自信地認為自己絕對不會被騙。
而事實上,這種類型的人一旦深陷騙局,也不會承認自己被騙,他人好心勸說反倒造成加大投入,一直到發(fā)現自己被騙了才醒悟,才肯罷休。
例如,騙子冒充所謂的“投資大師”,一步步引導受害者轉賬匯款,越是自信的人在投資時越是激進,即使初期“盈利”也不滿足于現狀,發(fā)現群內有人投資翻倍,回報大,極易產生攀比心理,再加上過度自信,最終深陷騙局,直到被騙,最后后悔不已。
2.口袋空空的人
“我沒錢,拿什么被騙!”
都什么年代了,誰還會盯著你手上有多少錢?騙子專看“你能貸多少錢”!
沒錢的人為什么更容易被騙?道理很簡單,沒錢的人大部分都不會安于現狀,都想急于改變想要獲得意外之財,所以就很容易失去判斷的能力最后上當受騙,有的人甚至相信“天上會掉餡餅”這件事。
來看看真實案例,2023年5月9日,市民藍先生接到了一推薦貸款的電話,添加了對方微信,掃碼下載“XX銀行”APP進行申請貸款5萬元,對方以賬號輸錯為由要求藍先生轉15000元解凍,后發(fā)現被騙。
再看看,兼職刷單詐騙,以女性為主,特別是全職媽媽。2023年5月8日,市民曾女士被一個不熟悉的微信好友拉進群,后在群內刷單做任務點贊,貸款墊付充值資金,一共被騙43000元。
3.情感易被控制的人
“他說他是警察,我一聽就慌了!”
“他視頻的時候有跟我出示他的證件照和逮捕令,我看到的時候都嚇壞了。”
“他說我的征信有問題,那我以后咋辦!“
情感極易被控制的人,說簡單點就是容易被他人的一言一行操控,過于在乎這件事情,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
來看看案例,2023年5月20日,市民羅女士在抖音視頻看到一個自稱是明星白鹿的QQ號,添加后告訴她明星白鹿的QQ號被惡意泄露已被深圳市公安局立案調查,現在要追究其法律責任,如果不按照對方說的做,就會讓當地派出所去找她,威脅說如果不照做就會把羅女士父親的銀行卡上的錢一點點轉出去,羅女士最終被騙。
再看看,2023年5月,騙子冒充京東金融客服稱市民賴先生的京東白條額度利率很高,個人征信將會被影響,深信騙子的話清空各個貸款平臺將額度全部套現取出至騙子提供的銀行賬號,結果被騙103000元。
4.“有愛”的人
“媽媽,我是小強,我現在在醫(yī)院,快給我匯錢,不然我就回不了家了。”
“媽媽,我是小冬,學校說要交培訓費,你快轉給我這個賬號。”
有一種類型的人是對親友“過分”關心,在意他們的每一句話,對他們的一言一行充分相信,這種人往往也很難有獨立思考的時間。
來看看案例,2023年5月13日,市民陳先生報警稱有人冒充其女兒要培訓費,被騙89000余元。
再看看,2022年10月25日,市民鄭奶奶(83歲)接到境外電話,對方冒充其孫子和陌生人打架,現打電話過來稱對方要求私了,讓奶奶轉錢,最終被騙1萬元。
“您好,很高興在這個平臺上認識你,我們交個朋友吧”
“哇!你好厲害,這么短的時間內就賺錢了!”
沒人會抗拒優(yōu)質的對象,騙子早就洞悉這一點,所以通常會把自己打扮成高富帥/白富美,再加上體貼待人,就讓很多受害人誤以為自己遇到了可終生托付的人。
從而放松警惕,導致自己以為真的有“有漏洞的平臺”,初期的高收益、高回報更是讓他/她徹底相信,這是個可以通過漏洞賺錢的真網站。
如何避免
只有一個辦法
學好反詐,才能防詐!
當
社區(qū)宣傳
民警上門勸阻
反詐街頭發(fā)宣傳單
所有的“不耐煩”都換成
“好的,我會認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