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wǎng)訊(夏巖緣)在硤門畬族鄉(xiāng)斗門頭村,有一個人人稱道的“好媳婦”,三十多年來,她孝敬公婆、賢德持家,用孝老敬親的真情和勤勤懇懇的努力為家人們撐起了一片天,讓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她就是此次被評為我市孝老愛親的“身邊好人”——翁細英。
沿著寬闊整潔的村道,記者來到翁細英位于斗門頭村東加井的家中,這是一棟三層半的農(nóng)家新房,房前屋后干凈整潔、井井有條。因臨近中午,翁細英正在廚房里忙碌著,一周三的小孫女乖巧地坐在一旁,翁細英燒飯時,還不時轉(zhuǎn)過身來逗一逗小孫女,幸福的笑容不僅掛在她的臉上,也融進了飯菜的香氣中。
在村委會工作的媳婦肖玉鳳回到家中后,連忙走進廚房幫著翁細英燒飯、照顧孩子,婆媳倆有說有笑,和樂融融。
“我婆婆每天早上2點多起床后就一直忙個不停,不僅要去工廠里做衛(wèi)生,還要給家里燒飯、照顧小孩、做家務,每件事都弄得清清楚楚,為了讓我們都能安安心心地上班,她真的很辛苦。”肖玉鳳心疼地說道。
聽著媳婦的話,翁細英連忙接過話頭,柔聲地說:“傻孩子,媽不辛苦,媽身體還很好,干得動,而且現(xiàn)在日子比起以往越過越好,媽心里高興。”
憶起往年的“苦日子”,翁細英平靜的臉上漾起些許“波瀾”。她告訴記者,37年前,她在父母的安排下,和鄰家大哥林仕注結為夫妻。當年,夫家一貧如洗,住的是山里的茅草房,家中一件像樣的家具也沒有,要錢沒錢、要地沒地,一家子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當時我坐月子,家里窮,連個雞蛋都買不起。”翁細英搖著頭說。
但貧困艱難的生活并沒有嚇退翁細英,相反的,她不斷鼓勵丈夫,“咱人窮,但志不能窮,只要努力,日子一定會慢慢變好。”在她的帶動下,夫妻倆齊心協(xié)力,上山開墾、擔材,下海捕撈,干活從不怕臟、也不怕累,慢慢的,家中生活有了起色。結婚十年后,夫妻倆帶著辛苦攢下的積蓄前往中心村買下了一處二手房,一家老小從此搬離了大山。
就當夫妻倆剛在村中站穩(wěn)腳跟,厄運卻接踵而至。先是臺風吹毀了家中房屋,后是家中兩位老人相繼病倒,一家子的生活再次陷入困頓的泥潭。但面對困境,翁細英不曾抱怨,也不曾放棄,她告訴丈夫:“錢沒了可以賺,房子倒了可以建,但一輩子就這一雙父母,一定要照顧好。”
此后多年,翁細英事無巨細地照顧病榻上的公婆,飯菜一口口地喂,身體一遍遍地擦,讓兩位長期臥床并患有大小便失禁的老人身上沒長過一個褥瘡,房間里也總是干干凈凈,聞不到絲毫異味。多年的悉心照料、不離不棄,翁細英用實際行動贏得了左鄰右里的盛贊,大家伙都說:“林家有福氣,找了個媳婦比親女兒還孝順。”
除了全心全意照顧常年患病的公婆外,多年來,翁細英也想方設法地幫助家里賺錢,分擔丈夫的壓力。為了照顧好家中老人和孩子,翁細英總是用深夜、午間等家人休息的時間出去干活,每天凌晨兩三點就要起床。村里人知道翁細英勤勞吃苦,因此常常會給她介紹活計,做保潔、采茶、洗碗,不管什么活,只要時間允許,翁細英從不推遲。“不管錢多錢少,有活干就行,能賺一分是一分。”翁細英說。
在翁細英的勤儉操持下,三個兒女都健康長大,兩位老人含笑終老,家里也蓋起了新房。如今,翁細英和丈夫、兒子、兒媳生活在一起,丈夫和兒子都在家附近的小微園里務工,媳婦在村委會上班,翁細英日常在照顧孫子孫女之余,仍堅持用夜間和午間的時間幫工廠做保潔,一家子的年收入可近20萬元。曾經(jīng)家徒四壁的貧困戶,如今成為了左鄰右里艷羨的“小康之家”。
“這些年沒有她,這家做不到這么好,我命好,娶了個好老婆。”對于翁細英的賢德,丈夫林仕注話里話外滿是感恩,眼角眉梢也藏不住深情。而翁細英孝老愛親、勤儉持家的美好品德也深深影響著下一代人,“我婆婆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榜樣,我們會把她身上的品質(zhì)作為我們家的家風傳承下去,有這樣的家風,相信我們的家庭一定會越來越好。”肖玉鳳說。